欢迎您访问礼商书院,提供礼仪培训,在线学礼仪等服务
  • 咨询热线:400-600-5661
阅读869
咨询问题
公众号
手机学习

少儿个人礼仪中的自我事物管理礼仪

少儿礼仪 2020-12-15 17:48:56

  全国的礼友大家晚上好,我是IPA国际注册少儿礼学教育师导师孙亚晓,字九思。曾经有很多家长问过我一个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事物管理,日常的生活起居不用父母再操心,能够独立生活?那么此刻正在倾听我们课程的家长们,是否也遇到同样过或者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呢?孩子懂得自我事物管理的礼仪,就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物品,把各项任务安排得条理分明,自觉地打理好自己的事物,最终实现高效、独立、自主的生活目标。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的时候,有一位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位科学家,请问你在哪所大学里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人生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科学家回答“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先洗手;自己的事自己做;做错事要表示歉意;早睡早起;要观察大自然”。当大家听这到位科学家的这样的回答感觉特别意外。可是,这些回答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少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所以说管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翟老师-56.jpg  可能有些家长会认为做家务与提高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曾经有这样一位记者对20个考上大学而又辍学的大学生做了访谈。大家知道他们是什么原因辍学的吗?不是因为他们学习不好,而是因为不会洗衣服,生活不能自理,在宿舍里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心里烦闷、无法和别人沟通,人际关系特别紧张,从而失眠、孤独进而产生心理障碍,不得不辍学。这也让我想起来曾经我刚入大学的时候,新生第一天到学校报道,开学季一般是8,9月份的时候天气还特别热,我们那个时候宿舍还没有空调,领了生活用品,分宿舍,一个宿舍住8个人,都是上下铺,刚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到了一个新得环境,遇到这么多新同学,·感觉所有的事物都很新鲜,晚上大家在宿舍都睡不着觉聊的热火朝天,当时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不跟怎么跟我们说话,她就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哭诉这里蚊子多,又不会撑蚊帐,怎么睡觉呀?怎么办?其实家长接到这样的电话会特别担心和不安的。如果从小在生活上过于依赖家长的孩子,将来远离家门去上学怎么更好的照顾自己,如果感觉生活不愉快,思想压力大,怎么能搞好学习呢?可见从小在生活上就学会自我事物管理的礼仪是很重要的。

  孩子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表现得更优秀。这类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计划,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会坚持理想,过着高效、自律的生活,自我事物管理的能力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孩子的自我事物管理有一个过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发展这样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我事物管理的礼仪其实并不难,关键是父母的要怎么做怎么教?一个事事都帮孩子打理好的父母完全不给孩子机会,又怎么能让孩子学会自我事物管理呢? 那么,做为家长,我们因该怎样帮助养成孩子自我事物管理的礼仪呢?

  一: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有了明确的意识,孩子才会自觉遵循,把自己的需要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像对待吃饭睡觉那样,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自我事物管理。

  父母在生活中总是为孩子包办代替,这会使孩子形成“只要我不愿意做的事情,父母就会帮我去做”的意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我管理是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的意识,自觉地管理自己,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二:教孩子合理划分“时间蛋糕”

  比如:孩子能够自由支配双休日,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那么我们家长就可以教给孩子列清单的方法,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划定时间,一件一件完成,就可以清楚有序地安排好周末了。孩子要学会管理,就要先学会规划。时间就像一块蛋糕,家长要教孩子合理地分配每一块蛋糕。每个人每天都一样拥有24小时,会分配时间,孩子才能条理分明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三: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家长可以引导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自我检查。告诉孩子面部、手部、衣服、鞋袜,都要时刻保持一定的清洁度,这样慢慢让孩子养成勤洗手、洗头、洗澡、洗衣服的习惯。其实这些事情,从孩子3岁至7岁,就可以实现了完全自理。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物中,玩完的玩具自己放回柜子里,作业做完后收拾书包,孩子们的卧室也让他们自己打理等。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对孩子的表现时常给予鼓励。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孩子在自理及承担家务过程中习得的技能,养成的习惯,会让孩子早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

  四: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各方面还不成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比如说会大喜大悲,会焦躁不安,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知道应该如何控制和释放自己。

  因此,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孩子在各个不同的年龄会发展出不同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家长不但要根据孩子的个性,也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来进行引导。在孩子的情绪自我认识时期,我们要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并且正视自己的情绪。

  其次,父母还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宣泄方式,当孩子遇到情绪波动时,父母要教他们学会怎样让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选择一直哭泣,对着别人发脾气,或者通过一些破坏性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切不可在引导和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时操之过急,因为孩子们对于压力的处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家长如果拔苗助长,孩子很有可能就不会再由衷的愿意学习自我管理了。

  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把不开心的事情告诉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暗示自己,虽然自我管理能力强调的是“自我”,但是如果孩子因为能力无法达到而情绪崩溃的话,这种情况下并不能提升孩子的能力。因此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指点和帮助,但并不和孩子一起完成全部过程,父母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让孩子在自我管理上渐入佳境。在适当的帮助下,让孩子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要忽视情绪管理,孩子的社会关系处事能力都与他们的情绪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方法五: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就要教给孩子在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在学校里应该注意的常识,比如要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文具,怎样使用文具。父母要给孩子学习的自由,不要代替孩子做作业或是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否则孩子就会认为那是父母的工作,而且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意,当孩子的学习和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要引导孩子协调好学习和其他事情的矛盾,让孩子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习上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做其他事情,这样才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

  生活中许多成功者,外人看来他们无往不利,其实奥秘就在于高效的自我事物管理。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也就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断发掘出自己的才能,朝着自己的理想以最快的速度前进。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明天晚上将由文锦玲老师为家分享《家庭沟通礼仪》,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 2020 礼商书院 LiShangShuYuan.com 沪ICP备1701856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