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礼商书院,提供礼仪培训,在线学礼仪等服务
  • 咨询热线:400-600-5661
阅读833
咨询问题
公众号
手机学习

少儿礼仪中的仪容礼仪怎么达标?家长须知!

少儿礼仪 2020-12-08 17:03:23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除了在家里不出门之外,个人卫生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的健康而言,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的传染和扩散。因此,科学健康的预防措施,就要从做好个人卫生开始,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卫生而言。

  这段时间我们听到家长的抱怨:“家里的孩子真的太不像话了!这段时间,在家里吃饭弄得衣服上都是汤汁,在纸上画画,过一会就发现脸上和身上都是颜料,有时候也不爱刷牙,一给他清洁洗漱,就哭个不停......”这样的抱怨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

合影-3.jpg

  其实,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整洁、卫生,希望孩子能以最佳的状态示人,于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弄脏衣服,饭前洗手、睡觉前刷牙等等,这些关心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时候也确实是头疼:好说歹说熊孩子就是不听,油盐不进。于是,我们一气之下就会吼孩子、骂孩子。可是时间一长,孩子真的越骂越不听话,甚至还学会了顶嘴。这或许是无数家长最烦心的事儿了。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飘到了九霄云外,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

  那怎样不吼不叫管孩子?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因为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让我们大发雷霆。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脾气的时候,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

  因为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同时,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杂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也是唠唠叨叨的吗?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一种要求方式是:

  我跟你说过几遍了,自己的书别乱丢!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

  另一种要求方式是:

  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

  犯错时,不妨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多去欣赏孩子的长处,你会发现孩子没那么糟糕!

  另外,孩子如果不讲卫生,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归结于孩子年龄小,无法像大人一样自律生活,同时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再加上孩子的性格调皮淘气,不听话等。其实孩子刚开始就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间,所沾染的任何色彩,都是来自对于外界的真实反映,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或者父母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是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家庭教育里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我们要在孩子的早期阶段注重科学的培养。仪容礼仪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的,不管是洗脸刷牙还是饭前便后洗手,还有日常中的洗澡洗头、勤换衣服等等,这些都是仪容礼仪的体现。

  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很多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忙碌劳累,回家把衣服一脱随手一脱,甚至能够将袜子扔的到处都是,孩子见到的是这种情形,孩子怎么可能变的讲卫生守规矩。很多时候,孩子不讲卫生,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家庭或许也是乱糟糟的,房间不收拾,看起来很邋遢,生活作息不规律,家长的卫生也不注意,那么孩子也很难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所以爸爸妈妈先从自身做起,不乱扔乱丢,至少也要将物品放置于他们本来的位置,注意保持洗漱的频率,以及给孩子带来正面的讲解,孩子会在这些行为中学会什么是仪容礼仪,什么是自己的“面子”。

  其次,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下,为什么不情愿去洗手、洗澡或是保持衣服整洁。迫于大人压力下,宝宝才会仓促的洗一下,导致每次都洗不干净。似乎孩子对于“洗”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排斥,好像洗个小手都会耽误他们办“大事”一样。但看似简单的这些事情,成人也很难坚持,更不要说是孩子。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自觉洗漱的好习惯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对于不爱刷牙的孩子可以给孩子买他喜欢的牙膏,一些带有图案的牙刷。读一些刷牙的小故事,或者进行刷牙比赛,提升孩子对刷牙的兴趣。

  对于孩子不爱洗澡,是不是不小心将水或肥皂弄到宝宝的眼睛里;或者水温调太高,宝宝皮薄,让孩子感觉很烫;或者给孩子洗澡时用力过重都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造成对洗澡的逆反心理。

  洗澡时,父母的动作要轻柔,给孩子唱他喜欢的歌谣,同时准备一些洗澡玩具,提升孩子对洗澡的好感。除此之外,应该使洗澡制度化,坚持每天给孩子洗澡或者隔几天洗一次,形成规律。选择适当的时间让孩子慢慢自己洗澡,逐渐养成洗澡的习惯。

  孩子饭前便后不主动洗手怎么办?父母要首先做好榜样。如果父母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对宝宝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宝宝看来父母都没有这样做,他们自然不会去做。其次让孩子清楚其中的危害。在孩子的小手特别脏的时候,引导他观察自己手上的污垢,并告诉他不洗手会生病,生病了是要打针的,给他看到细菌的图片,加深印象提升孩子的感受力。还可以奖励宝宝饭前便后爱洗手行为。如果发现宝宝能够记住饭前便后洗手,说明他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以加强孩子的意识。

  孩子容易弄脏衣服,不妨去引导孩子从洗一双袜子或是一条短裤,让孩子感受到洗衣服的辛苦和不易,从而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并且鼓励孩子尽可能参与家庭劳动中,让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提高参与感的同时,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所以说“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我们自己就得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循序渐进,且长时间的循环往复,才能实现螺旋上升。惟有如此,才能逐渐使孩子的行为由被动行为走向主动行为,再由主动行为走向习惯。


相关内容

© 2020 礼商书院 LiShangShuYuan.com 沪ICP备1701856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