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礼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华夏盛德礼商书院专业能力班,授课导师孙亚晓,今天晚上与大家分享的课程是《职业素养》篇——外在形态之眼神交流。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胞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会受到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一个人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人很难做到随意控制自己的眼神。比如:如果一个人感动愉悦,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收缩;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事物莫不关心或感到无聊不感兴趣。
我们的态度,情绪,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神中反应出来。我们的眼神变化,能够最直接,最深刻地表现出人的谨慎状态和内心活动,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观察力敏锐的人,能从眼光中瞬间看到一个人当下最真实的心态。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能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之情,非欢离合之情,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比如我们经常会说的几个词:含情脉脉,眉目传情,还有一见钟情,暗送秋波,正如古罗马诗人奥威特所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的接触也发挥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不同的目光交流方式蕴含着不同的含义,比如有时候,有些人一旦被别人注视就迅速的将视线转移开的人,我们能够收到的信息是什么呢?可能这些人会有些羞涩;还有一种,就是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有的时候会很快收回视线的人,这种呢可能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再比如,你会看到两个人在对话,其中一个不停的在说,另外一个虽然不停的在点头,但他的视线根本没有集中在说话者的身上,这说明什么呢?可能他对话题并不是很不感兴趣。如果说话的时候,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这表明自己在真诚地倾听,尊重和理解,当别人和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只顾着忙自己手上的活,然后也不抬头看人家,会让对方觉得受怠慢,冷淡,会让别人觉得我们心不在焉。再比如:当我们仰视一个人的时候,所传达出来的是什么呢?信任,敬仰的意思;如果是眼神俯视对方呢?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好像是维持自己的尊严,但是对方的感受是什么呢?可能是被轻视,觉得不舒服;如果我们微笑着注视对方的时候表达的是什么呢?让对方感觉到比较融洽;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一边紧皱眉头一边凝视他人,是在表达什么呀?有可能是担心,有可能是同情,有可能是其他;如果面无悦色的斜视呢?大家想一下什么感觉呢?有可能是鄙夷的感觉,再比如猛然看对方一眼然后忽然一笑,什么感受?可能会让别人感觉是一种讥讽;或者是忽然瞪别人呢,这是表示警告或者制止;如果是从头到脚打量别人呢,表示警惕。比如我们在生活当中会有这种体验,彼此心存好感的两人一起讲话一起沟通的时候,一般是彼此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交流顺畅;话不投机的人呢?如果要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眼睛,以免有不愉快发生。
所以呀,当我们的目光落在别人身上那一刻,就会给人带来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好还是不好,取决于我们当下通过眼神传递出来的这种情感和情绪是怎么样的。如果我们在与人谈话的时候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那么,倾听者对我们所讲的内容也会难以接受和信任;如果由于紧张、羞怯不敢正对方,或者望天花板,或是低头望着地面,也会使倾听者感觉到无趣,不利于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职场和生活中,都要能够够巧妙地运用眼神来表达思想及感情,这样能够表达我们的真实与真诚。
因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用目光关注的到别人是最基本的礼仪,大家曾经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在与多人交流沟通的时候,如果说我们对着某个人注视较多,这个人就会感到亲切而且会专心听讲;如果对一个人看也不看一眼,在人群中都不看他语言,不和他确认过眼神,他会认为在这个团体中不那么被重视,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验?
所以,当我们与多人互动交流的时候,要首先用目光照顾到每个人,这样可以集中对方的注意力;另外呢眼神要散发出热情,自信,愉悦的这种神情,为什么呢?其实这样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能够让对方“振奋精神”;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眼神应该根据实际沟通的情形而改变,什么意思呢?比如:当对方双眉紧锁的时候,很有可能对方没有听清或者不理解,那我们可以讲慢一点或重复一遍;当别人对我们投以自信的目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办呀?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用赞许或者肯定的眼神回应对方呢。人跟人沟通和交流的时候确认过眼神真的非常重要。不仅仅是我们给对方传递出一种感觉,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对方目光反应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比如: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课堂上,学员有时候求知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是由讲师激发出来的。而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一个赞誉的眼神也会给孩子注入无限的能量和动力,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领导对下属一个肯定的眼神,这个时候可能会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一定要好好运用管理眼神。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运用眼神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首先来看一下眼神运用的原则:
1.第一个:前视法:就是演讲者的视线要平直流转,统摄全场听众。一般来说,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开会,人可能特别多,不能只关注前面的,也要关注坐在后面的同时,这个时候我们的视线落点应该放在哪里,放在后面一排听众的头顶位置。除了演讲者有特殊的需求外,眼睛都应该平直向前,注视所有的听众。视线可以使倾听的人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他们会感觉到好像对着我们演讲的。这样呢也有助于演讲者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同时呢也可以观察听众的情绪和变化。
2.第二个叫环视法:比如说重要是指要环顾全场的学员,有节奏或周期性地把视线从会场的左方转到右方,再从右方扫视回到左方;从前排扫到后排,再从后排扫到前排,不断地观察会场,要与所有听众保持眼睛接触,这样增强相互间的感情联系。在运用环视法时候有一个细节要注意,就是我们的眼球不宜太频繁地乱转,这样会使听众不知所以,会感觉到有一些滑稽,用柔和的眼神巡视全员,要以S或Z形适当游移,眼光要遍及每位听众。
3.第三种叫点视:我们运用的也特别多,比如说我们在开会的时候或者是讲课的时候,当我们在上面发表演讲,下面有人窃窃私语或者交头接耳的时候,你把目光看向对方的时候,这时一旦有目光的接触他们就会注意到,就会停止窃窃私语。
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下关于眼神运用的注意事项:
1.第一是不能长时间的凝视一个人,一般看多久呢?一般情况下目光的接触在3—5秒就可以,比如说我们在表达一个观点或者刚好年一句话讲一个句子,讲完之后,马上把眼神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
2.第二种呢是眼神的方向与要与脸的方向一致,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眼神看向左方,脸面向正前方,这个时候如果你跟别人沟通,这是斜视,会然对方感觉被鄙视不舒服,再比如说,我们有的时候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带着稿子,这个时候要淡定自信,避免定稿不放,忽视到下面的听众,这也是不得体的;
3.还有什么呢?频频眨眼,避免眼神太灵活,毕竟我们不是在表演,在生活中也好职场也好,避免眼神闪烁不定,死盯着一个人,眯眼,斜视,这都是不得体的;
4.再者,就是看上、看下、看稿、看表,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去拜访客户,坐在客户办公室里,一会儿看表,一会看天花板,一会儿看地板,会让对方感觉我们没自信,焦躁不安,不尊重对方;
5.最后一个就是,忌讳用怪异、冷面的眼光看对方。
总的来说,我们要用平等友善的目光,使每个与我们互动的人都能感受真诚与尊重。